為什麼要在年輕時踏入婚姻? 為什麼要生小孩,甚至第二胎?


台灣朋友都不解我為何這麼早就結婚
(其實國外這兒的人都很早結婚拉)

原因無它


就是遇到想要在一起一輩子的人
不拖延 不再想說可以找到更好的(這樣想的話 你/妳一輩子都會是單身)
遇到適合的人,就決定跟他一輩子 


我只不過很幸運地在大學時期找到那可以共度一生的人 

踏入婚姻後  成為一位人妻
不能半夜想跟朋友夜遊說走就走
不能想幹麼就幹麼 凡事以家庭優先 要考量另一半的感受 
一切生活作息也以家庭為重 
婚姻帶來的,是責任感

王偉忠曾說過:
一人一半,才是伴 (點我看全文)

Choose your love, love your choice ~ President Thomas S. Monson
選擇你愛的,愛你所選擇的
我選擇 在大學沒畢業 就定下來 擁抱婚姻

結婚沒多久,很快的就收到好消息 我懷孕了!
從兩人世界的婚姻 變成三人世界的家庭
有了第一胎,

第二胎也在蕎可15個月大時生下


第二胎出生
又重複一次
懷孕孕吐
身材發福
生產痛
漲奶痛
換尿布換到手軟
至少半年~一年天天睡不飽


在第二胎(米可)出生頭個月 我坦承有點產後憂鬱

動不動我就很想哭
餵奶時更是
半夜夜深人靜 我卻得爬起來餵奶時常常想著
照顧一個小孩就已經夠忙的了
到底是為了什麼我還要生第二胎
讓自己更忙 更累


我想想

當別人25歲的時候 出社會在職場上工作
我卻大學一畢業就待在家裡照顧小孩

當同年的朋友工作下班後去唱K or 找朋友逛夜市吃喝玩樂
早早晚上10點半前就寢 為的是隔天早起準備全家早餐

當別人假日可以睡懶覺睡到中午
沒有假期 一年365天準時七點半起床 給蕎可/米可餵奶 準備全家早餐

當大家相約要去餐廳吃飯 我大多婉拒邀約
擁有一個一歲多活潑亂動的女兒吃飯已經夠忙
更何況是兩胎

現在要出門逛街 我連想都不敢想 帶著兩個幼年的小孩
我要怎麼邊逛街邊不擔心女兒亂跑 兒子討奶喝 或兩個同時哭的情況

這些很一般般的事  卻都變成很奢侈的要求
(這大概道出很多年輕媽媽的心聲...)

住在異鄉更是辛苦
當 累的時候 想要好好休息的時候
如果是在台灣 還可以請爸媽or朋友看小孩
自己可以好好放鬆 逛個街/買個東西/吃個小吃

但在異鄉的我和老公 家人不在身邊 朋友都住比較遠
自己就像美國許多軍人家庭一樣
必須自立自強 
還好還可以仰賴著信仰度過最痛苦的某些時刻
但大多時候,

24/7    你必須靠自己



我爸常問我
你在家自己帶小孩會不會很無聊?
我媽也常問我
大學畢業 卻得待在家裡照顧小孩 會不會很可惜?

坦白說 聽到這些 我都認真思考

我大可以跟老公回台灣
不只家人在身邊 朋友也都在
我跟老公不僅可以出外去工作
小孩就給托嬰中心, 或是就丟給爸媽帶
好個輕輕鬆鬆一次解決自己孤孤單單帶小孩及家人不在身邊的問題

但現實就在這,

因為是自己的小孩 我有責任自己養育 而不是把責任推給育嬰中心/爸媽/公婆
因為是自己的小孩 我寧願不去工作 看著他們一點一滴長大
因為是自己的小孩 我選擇放棄大多的娛樂 將孩子變成生活的重心
因為是自己的小孩 即使再累 只要我有能力 我還是會選擇自己親手帶大 

此時 我也終於了解 犧牲小我 完成大我的真正含義


而從小孩中獲得的,是兩種感受: 肯定&滿足感

同儕在工作中找到的肯定感 被上司誇讚得到的滿足感 我在小孩中找到
當認識近十年的高中同學來夏威夷找我,看到在家我跟蕎可的互動,
她們驚訝地說:我變了 變得好有耐心 (來人阿~ 我居然變得很有耐心 天要塌了嗎)
當下才了解 原來我也慢慢開始改變了 變得更好 我覺得我受到肯定 
而當別人稱讚蕎可好乖 好有禮貌的時候 我也感受到滿足
當別人羨慕蕎可可以乖乖自己睡覺 我知道我頭一年每天辛苦的帶她 照顧她 都值得了
我對蕎可很嚴格 但正因如此 我看到我努力耕耘的成果 
就像職場的社會人士,為了一個報告努力了幾個月,最終看到的成果 那樣的開心

你再問一次 我為什麼要早早踏入婚姻 早早有小孩 犧牲了20初的大好青春在家裡
我會告訴你 我只不過提早完成了人生必經的幾個步驟  


考慮結婚的人,遇到對的,就要定下來
考慮要不要有小孩的,不要推延,等你老了,你想要也許就生不出來了

早早進入家庭生活
犧牲了許多 但獲得更多
我期望繼續受到肯定
繼續感受,享受家庭帶來的快樂



知足常樂 ,謂自知滿足則心常快樂






Comments

熱門文章